六一節當天,西安一位父親帶著12歲的兒子去領略灃河畔“魚游燕子飛”的生態畫捲,誰知卻看到大橋下施工人員正在推沙填坑,很多燕子窩被推土機推下來,小燕子和鳥蛋被活埋。記者就此前往採訪,得到了“以後施工會繞開燕子窩密集的地方,儘量用別的地方的沙子來填坑”的承諾。然而,時間過去還不到24個小時,崖壁上的150個燕子窩已經被推土機挖得七零八落,只剩下四五個洞。(6月5日《華商報》)
  按照灃東新城相關部門的說法,回填沙坑是為了預防暑期發生學生溺水事故。應該說,這本是件好事,但施工方隨意推平燕子窩的做法卻令人難以理解。要知道,燕子作為一種益鳥,千百年來一直與人類和諧相處。《詩經》有雲“燕燕於飛,差池其羽”,宋詞也有“似曾相識燕歸來”的名句,而對於許多農家子弟來說,屋檐下、窯洞里的燕子窩更是童年回憶的重要部分。正因如此,眼見如此多的燕子窩被毀,雛燕、鳥蛋被埋,人們不免怒從心頭起。看看新聞後面整頁整頁對於施工人員素質低下、缺乏愛心的留言與指責,便可感受到,因此事“傷心地哭了”的絕不僅僅只有那名12歲男孩。
  當然,人的素質難免有高下之分,我們無法奢求每個人都是動物保護者,但起碼應該言而有信吧。一方面信誓旦旦的向記者承諾,“以後施工會繞開燕子窩密集的地方”,另一方面卻又照推不誤,施工人員如此言行不一實在令人不齒。事實上,倘若施工者能夠信守承諾,那麼燕子窩至少還能留下三分之一;而要是當時施工者直接明說“只能用這地方的沙子來填坑”,那麼媒體與志願者抓緊搶救,結果也不至於“只剩下四五個洞”。所以說,相比推沙填坑毀燕子窩這事本身,施工人員輕視自身承諾,將許諾當做糊弄、打發記者的行為,無疑更令人氣憤。
  畢竟,作為中國人,我們從小被教育做人應該“言必信,行必果”、“一諾千金”。遺憾的是,類似把承諾當放屁的實例並非個案。看看我們周圍,從“媽媽幫你把壓歲錢存起來”的“史上最大騙局”,到上級對下級“好好乾,將來有機會提拔你”的忽悠人承諾,再到有關部門對於涉官醜聞人前從嚴從重表態,人後從輕從寬處理,不都能瞥見那位施工人員的影子嗎?雖然說,這其中存在善意與惡意、故意和不得已之分,但殊不知,從結果看,無一不在透支著人與人之間的互信,進而抬高著整個社會的交易成本。這正應了那句話:“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誠實守信,從我做起。事實上,對於個人來說,信守承諾很多時候只是舉手之勞。比如這一回,繞開燕子窩,“儘量用別的地方的沙子來填坑”,其實費不了多大功夫,連這點麻煩都不願意承擔,那也實在說不過去。要知道,與燕子窩一同被推倒的,還有施工者的信譽,而相比事後的信譽重建,守護已有的公信無疑要容易得多。只是這一點,當時那位施工人員咋就沒想到呢?
  文/王垚烽  (原標題:毀的是燕子窩,倒的是施工信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k54pkkda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