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編者按從1997年省委、省政府作出《關於推進依法治省工作的決定》,到2004年率先頒佈《法治江蘇建設綱要》,再到近年來相繼出台《深入推進法治江蘇建設、保障和促進科學發展的意見》、《深化法治江蘇建設的意見》,江蘇認真貫徹中央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在邁向法治中國的徵程上不斷進行著區域性實踐和探索。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吹響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進軍號角,今天召開的省委十二屆八次全會將貫徹落實四中全會精神,就全面推進依法治省、建設法治江蘇作出新的部署。從今天起,本報與新華報業傳媒集團新媒體共同推出特別報道《法治中國的江蘇足印》,讓我們一起聆聽法治江蘇鏗鏘前行的足音。
  11月4日,一審之後又修改過3次的《江蘇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草案修改稿)》擺在江蘇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全體委員面前。與修改稿一同呈上的,是一本厚厚的意見彙總,足足91頁。5日,修改稿和意見彙總再提交省人大法制委討論。根據兩委委員意見修改後的條例修改稿提交主任會議通過後,11月下旬將提交省人大常委會二審、明年1月交省人大常委會三審,最終由省十二屆人大三次會議審議通過。
  大多數法規二審通過,重要法規三審通過,《江蘇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是近14年來江蘇首部提交省人民代表大會表決的地方法規。良法是善治的前提。如何才能出台一部質量精湛的良法?科學立法和民主立法是必由之路。
  不抵觸、有特色、可操作
  【立法之旅】2013年1月,省十二屆人大一次會議上,省人大代表王合生等10位代表提出了“關於加快出台《江蘇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的議案”。省人大常委會採納意見,將制定大氣污染防治條例列入2013年調研項目、2014年立法項目。省人大常委會在議案處理意見中說,要使該項法規切合我省實際、體現本省特色。
  法治江蘇建設走在全國前列,立法貢獻巨大——長期擔任省人大常委會立法咨詢專家的南京工業大學法律與行政學院院長劉小冰說。
  截至2014年7月,歷經修改、廢止、停止執行等變動,省人大及其常委會共制定現行有效法規214件;批准南京、無錫、徐州、蘇州4個較大市現行有效法規共241件。“這樣的立法數量,確保了江蘇各個領域的‘有法可依’。”劉小冰說。
  江蘇經濟社會發展領先於全國,遇到問題相應早於其他地區,立法解決問題也一直居於率先地位。由此創出的“不抵觸、有特色、可操作”這一地方立法品牌,為江蘇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法律護航。
  “在自主範圍內的立法事項,我們按照急用為先、特色為重的思路,創造性解決問題。”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王臘生說,群眾對大氣污染反響強烈,本屆人大迅速將相關立法納入計劃。全國人大也要修改《污染防治法》,但目前仍在國務院部委征求意見階段,“我們一方面與全國人大隨時保持溝通,一方面儘快出臺地方法規,解決問題不等人。”
  具有江蘇特色的先行性立法始終循脈而走。早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鄉鎮工業突破計劃體制約束,在蘇南蓬勃興起。省人大常委會深入蘇南各地深入調研,率先以地方性法規的形式扶持鄉鎮企業發展。省委、省政府確定將軟件產業作為先進製造業的靈魂和現代服務業的“領頭羊”後,省人大於2007年在全國率先出台《軟件產業促進條例》,將軟件產業作為第一優先發展的產業從法律上確定下來,令很多軟件企業為條例的高含金量叫好。
  法治惠民,從立法開始
  【立法之旅】2014年3月,省政府法制辦就《江蘇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草案)》公開征求意見,採納社會意見之後大幅調整,由省政府於7月提交省人大常委會一審。
  下轉7版
  上接1版在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劉旺洪看來,關註百姓需求、回應民生髮展,是江蘇人大立法的一大鮮明特色。他認為,在民生立法方面,江蘇大膽探索,走在全國前列,法治惠民標準遠遠高於全國水平。
  2008年,省人大走進全省十多個社區、衛生所,到患病農戶床頭收集民意。“最怕生大病、藥太貴、轉醫院太麻煩,是老百姓反映最多的三個問題。”王臘生說。經過反覆調研論證,《江蘇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條例》3年後出爐,在全國率先以地方性法規的形式,正式建立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那一年6月1日起,全省4300多萬農村參保人員可以在2萬多家定點醫療機構,在最高支付限額不低於農民人均純收入8倍等參照標準下,得到切實保障。
  慈善募集該怎樣規範?全國首部針對慈善事業發展的專門性地方法規《江蘇省慈善事業促進條例》作出了漂亮的解答,“各地紛紛來取經,包括歐盟項目都來瞭解”,王臘生說。今年1月,省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江蘇省社區矯正工作條例》,這是全國首部在省級出台的社區矯正地方性法規,徹底扭轉社區矯正這項刑罰執行工作在省域範圍內“無法可依”的局面。
  生態立法則是“亮點中的亮點”。“三個決定”終結三大生態危機最為人稱道,分別是“在長江江蘇水域嚴禁非法採砂的決定”、“在蘇錫常地區限期禁止開采地下水的決定”、“限制開山採石的決定”。回應百姓渴盼“碧水藍天”的呼聲,則不惜用重典。2007年太湖藍藻事件之後,人大迅速參與到“鐵腕治污”當中。頂住有關方面壓力,王臘生負責牽頭的立法小組加班加點,僅用半年多時間就修訂了《江蘇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條例》。高於國標的最嚴格水污染防治制度,促成了太湖水質的好轉。
  科學與民主,海量征求意見
  【立法之旅】《江蘇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草案)》一審之後,省人大常委會決定,由於該條例事關重大,將三審之後提交明年省人代會通過。至今,省人大法工委已召開社會各界聽證會、論證會、座談會、現場會15個。更大的考驗是,草案還要征求所有省人大代表意見。91頁意見彙總,尚不是終點。
  南京、南通、宿遷、徐州、揚州、蘇州六市的部門座談會,化工、建築、企業、餐飲、石化、電力等分主題座談會,環保專家立法論證會,滬蘇浙皖四省市大氣污染防治立法協作座談會,社區居民座談會,昆山千燈鎮、張家港楊舍鎮座談會……《江蘇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草案)》聽取意見之廣泛開放,令人咋舌。
  江蘇從立法規劃開始就向社會征求意見。2013-2017五年立法規劃,徵集到建議項目557件,不少人大代表、社會公眾提出的立法建議項目被採納。王臘生說,科學立法和民主立法是立法質量的保證。江蘇起草、審查每一件法規都要到基層開座談會、進行實地考察。對涉及群眾重大切身利益的法規,舉行立法聽證會;對專業性較強的法規,召開立法論證會。立法力求精細化、有實效,像愛國衛生條例,專門就公共場所禁煙進行了表決前評估;道路運輸條例實施效果如何,則進行了立法後評估。
  《江蘇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草案)》一審之後,法工委展開了馬不停蹄地調查論證。意見彙總上,針對每一條款的意見被梳理、羅列其後,有名有姓,原汁原味,信息透明,而整理工作極其繁複。隨意翻到第12條,有關大氣污染物排放許可證的規定下,共有17條意見。許仲梓說,總量確定、環評過程,應當公開、公正、公示,環評報告等向社會公佈;國華徐州發電公司建議,儘量減少審批手續;專業組代表周劍浩提出許可合法性問題……
  立法小組已經據海量信息對草案進行了3次修改。接下來,“向全體人大代表征求意見至關重要,一方面我們會向所有代表送達草案,聽取意見,親自召集各界座談,另一方面會通過各市人大常委會聽取當地代表意見。”王臘生說,“這次大氣污染防治條例堪稱史上最嚴,為的就是早日還百姓一個藍天。”
  本報記者 王曉映  (原標題:科學立法,為行善治獻良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k54pkkda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