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在18日的“利劍”美日軍演中,美軍“海鷹”直升機在日本“霧島”號護衛艦旁飛過。(美國《星條旗報》網站)
  參考消息網11月21日報道 美國《星條旗報》網站11月19日發表題為《隨著“利劍”演習變得越來越複雜,日本的安全野心也在增長》的文章稱,“喬治·華盛頓”號航母攻擊群可能是美國在西太平洋威力最大的軍事力量了。但眼下,一名日本艦隊司令正在指揮它。
  首次處於指揮位置
  日本早就在“利劍”軍演(美日始於上世紀80年代的兩年一次的軍演)中處於指揮位置了。
  不過,美國官員說,他們認為,這是日本軍官首次在“利劍”軍演的“自由行動”部分成為海戰指揮官。“自由行動”部分與預先安排好的演習不同,往往意味對手會做出更加出人意料的舉動。
  10月被任命為這一航母攻擊群司令的海軍少將約翰·亞歷山大說:“‘自由行動’會置你於危險境地,如果給你機會繞過去的話,自己肯定不會進入的那種危險境地。”
  日本海上自衛隊在“利劍”演習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反映出日本政府想在世界安全舞臺上發揮更大作用的野心,尤其是在局勢緊張的亞太地區。
  1986年在冷戰世界秩序下,“利劍”演習首次舉行時,日本參加演習的目的主要是為了保護其海岸線,同時幫助美國監視蘇聯的行動。延伸到本島以外的地方通常被認為既是沒有必要的,也是個禁忌。日本二戰後的憲法規定,該國必須“永久放棄國家主權發動的戰爭”。
  不願過度依賴美國
  日本將攻擊力量留給其美國盟友,而專註於更具防禦性思維的措施。日本在訓練和採購方面基本上還是如此,但其最近的行動表明,日本不願像過去那樣過度依賴美國。
  日本搖搖欲墜的經濟以及被認為無能的政府,導致自民黨和安倍晉三在2012年大選中獲得一邊倒的勝利。安倍一直希望加強日本的防禦。
  與此同時,朝鮮新興的核計劃及中國對日本監管下的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的主權要求,都構成了該地區潛在的爆發點。
  安倍一再指責中國試圖使用武力和高壓政治來獲得該地區的領土。雙方都增強了在這一無人居住的小島附近的海上和空中巡邏。
  去年,日本軍隊前往加利福尼亞州與美國海軍陸戰隊共同舉行奪回被敵人占領島嶼的演習。
  據一篇軍事新聞稿稱,在有“日耳曼城”號船塢登陸艦和海軍陸戰隊第2兩棲突擊營參與的一次海上演習中,美軍教給其日本盟友“策劃一場兩棲攻擊所需的一切”。
  明年,日本將獲得水陸兩用突擊車,這是日本向組建一支類似海軍陸戰隊的部隊邁出的第一步。
  日本政府還計劃明年引入立法,重新解釋憲法,從而使它可以在戰爭中保護其盟友。目前,它不能合法地保衛一艘遭到共同敵人攻擊的美國戰艦。
  “修憲”的做法在民調中遭到嚴厲批評,因為人們擔心這會把日本拉入不必要的戰爭。儘管日本政府保證說,只有在日本受到威脅時才會動用“集體自衛”權。
  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的高級研究員愛德華·勒特韋克說,日本的行動是阻止中國變得更加咄咄逼人的合乎邏輯的做法。他最近在東京與日本官員就地區戰略問題進行了討論。
  勒特韋克後來對記者說:“一開始人們試圖增強自己的實力,以加強自己的作戰能力。在日本問題上,就是消除集體安全的障礙。先做一些這類低成本的事情,然後開始加強自己的軍隊。但最後,一定會進行聯盟建設。”
  日本開始與地區內幾個與中國有領土爭端的國家進行接觸,以構建更近的安全關係。
  不過,其最親密的關係仍然是與美國的關係。軍事官員說,他們預計,“利劍”演習會變得越來越複雜。目前,該演習已經有約3萬名日本自衛隊隊員和1萬名來自四大兵種的美軍參與。
  亞歷山大將軍說:“我們全年與他們合作,但到了年底,我們就會面臨一個大型的複雜困難局面,我們的戰區受到全方位的挑戰。就相當於‘超級碗’的例行訓練。”
  
  【延伸閱讀】外媒稱中俄關係日益密切 對美日澳“虎視眈眈”
  參考消息網11月20日報道 塔斯社11月19日報道稱,俄外長拉夫羅夫19日在國家杜馬發表講話時指出,“莫斯科-北京”這一組合是維護世界穩定與安全的關鍵因素之一。
  拉夫羅夫說:“我們近期在深化同中國的合作和戰略伙伴關係方面作出了一系列突破性的決策。世界形勢的發展表明,‘莫斯科-北京’這對組合是維護全球穩定與安全、建立穩定多極的國際秩序、確保國際法最高權威和國際關係民主化的關鍵因素之一。”
  日本外交學者網站11月19日報道稱,美國、日本和澳大利亞利用在布裡斯班召開二十國集團(G20)峰會的機會,舉行三邊會談,在會談期間,三國領導人承諾加強軍事合作。就在這三個盟友忙於增進感情的時候,另外兩個國家對它們正虎視眈眈。中國因在海上爭議中的強硬姿態與美國關係緊張。與此同時,俄羅斯因烏克蘭危機,與很多G20國家有矛盾。
  俄國防部長紹伊古在同一時期訪問北京,這傳遞出的信息很明確:中俄多多少少都受到西方大國的壓力,但它們擁有彼此。中俄關係日益密切,尤其是在俄羅斯吞併克裡米亞,西方不斷批評並對其實施製裁之後。然而,這一趨勢也可以追溯到克裡米亞危機之前。2012年,紹伊古在出任國防部長後第一次出訪時,就選擇了中國作為目的地。
  在中俄承諾增進軍事關係前不久,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俄總統普京剛剛舉行了親切會晤。在上周在北京召開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期間會晤,雙方稱贊兩國的友好關係“常青”。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還與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簽署了一份能源協議,根據該協議,中國將在未來30年內從俄羅斯進口天然氣,進一步加強這兩個大國的能源合作。
  英國《金融時報》網站11月19日報道稱,隨著越來越多的人異口同聲地警告“新冷戰”在逼近,中國和俄羅斯發誓要加強雙邊軍事合作和舉行聯合海上演習以抗衡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
  據中國和俄羅斯媒體報道,在訪問北京期間,俄國防部長紹伊古說,雙方“對美國試圖在亞太增強軍事政治影響力表示關切”。
  在烏克蘭東部的戰鬥日趨激烈之際,北京稱中俄關係處於歷史上最好時期。面對西方給予新製裁的前景,俄總統普京謀求更加貼近中國,以顯示他有經濟和戰略選擇,在全球舞臺上不會完全被孤立。
  據俄羅斯國家媒體報道,在國防部長訪華期間,俄羅斯聯邦航天署也同中國進行了加強合作的磋商。中國對建造俄羅斯火箭發動機和參加載人航空探索、遙感和導航衛星項目很感興趣。
  不過,據關註俄中關係的中國和西方專家說,雙方也謹防走得太近。迄今為止,俄羅斯對向中國出售最先進的軍事技術,包括噴氣式發動機和戰鬥機方面仍有顧慮。而北京則既想與莫斯科密切關係,也謀求與美國及其盟友擴大合作。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資料圖:俄羅斯有意向中國出售蘇-35戰機。圖為11月10日一架參加珠海航展的蘇-35。
  (2014-11-20 08:26:00)
  
  【延伸閱讀】中美日存在卷入衝突的危險 建立新秩序方可避免
  參考消息網11月19日報道 美國《赫芬頓郵報》網站11月10日發表澳大利亞前總理保羅·約翰·基廷撰寫的題為《2014年如何避免1914年事件在亞洲重現》的文章稱,亞洲迄今穩定和平的戰略秩序正面臨亞洲、尤其是中國的經濟增長所推動的財富和權力分配情況急速變化所造成的壓力。因為中美關係不可避免地構成地區秩序的核心因素,所以這些壓力在中美關係中最為明顯,但它們也赤裸裸地表現在中日關係中。在兩種情況下,儘管它們在經濟上存在深深的相互依存性,但戰略對抗程度飆升已顯而易見,而且發生3個大國全都卷入衝突的危險性明顯增加。
  亞洲就像一戰前的歐洲
  文章稱,雖然其他地方(中東和東歐)也存在嚴重問題,但世界上3個最富有國家在亞洲的戰略緊張關係加劇,卻對當今全球和平繁榮構成巨大威脅,而且實際上是自冷戰結束以來世界面臨的最大威脅。
  亞洲的對抗和衝突並非不可避免,因為有效的行動無疑是可能規避這些情況的。但必須要採取切實行動,否則發生衝突的幾率將持續上升,甚至非常高。
  文章稱,應對這一危險的有效行動切不可僅限於解決一些迫在眉睫的憂心之事,比如處理東海和南海的海上爭端。雖然這些事情本身很重要,但它們只是亞洲戰略秩序中更深層壓力的表象。要想保證該地區的和平穩定,就必須直接應對和解決這些壓力。
  文章稱,這就要求中美關係以及自美國在1972年對中國敞開大門以來所支持的地區秩序發生重大轉變。隨著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已經發展到同美國競爭的地步,後者重心的深刻轉變讓現有秩序黯然失色。亞洲要想保持和平,就必須形成一個新秩序——既考慮中國又考慮美國權力和渴望的秩序。
  文章稱,迄今為止那仍然是一個渺茫的前景。相反,中美當下有關它們未來在亞洲關係和作用的看法越來越不同。中國認為美國希望保持以美國主導為基礎的現有秩序,而中國想要一個以它所說的“新型大國關係”為基礎的新秩序。這些不同看法激發了雙方之間的戰略對抗,因此在建立一個穩定新秩序的時候,要想緩解它們之間的對抗,就必須解決這些觀點分歧。
  沒有令人信服的理由來假定它們的渴望本質上是不可調和的,因為合作能讓雙方都獲益匪淺,長期戰略對抗對大家都沒有好處。但達成和解會非常難,因為這要求雙方都降低對各自地區作用的預期。這些作用深深根植於兩國的歷史和自我認同。讓本國民眾接受這些需要雙方具備堅定決心和真正的政治技巧。
  儘管如此,但我們並未明顯看出雙方決策者看上去相信和解是必要的。雙方貌似都低估了對方的決心,而且都期望自己能夠獲得想要的一切,因為對方會讓步以避免對抗。這就是當今的亞洲與1914年歐洲最相像的地方。
  中美磋商締造亞洲新秩序
  文章稱,要想確定如何能夠以最佳方式把這些危險降至最低,需要解決兩個問題。我們期望的能提供未來幾十年最佳地區和平穩定前景的亞洲新秩序有何特點?如何能夠以最佳方式向這樣一個秩序邁進?以下是文章作者的建議。
  首先,必須從這樣一個信念開始,即能夠在亞洲創建一個適應力量對比變化和保護該地區各國核心利益的穩定新秩序。對於這種秩序,有許多不同模式能實現上述目標。不過,任何秩序如果體現以下特征就更有可能取得成功,即中美都在亞洲發揮強大的地區領導作用,兩國在一種地位平等的關係中分享權力。
  日本和印度都處在一個適當和安全的位置,滿足它們的基本安全需求,並向其提供一種適合它們重要性和地位的地區領導作用。
  確保該地區許多中小國家的安全和福祉。
  該地區所有國家的首要責任是,致力於踐行《聯合國憲章》體現的核心國際行為準則,尤其是禁止使用武力和通過威脅對方來解決國際爭端。
  其次,亞洲所有國家都必須為地區新秩序的創建貢獻力量。至關重要的首要步驟或許最好是通過中美就兩國未來關係的基本原則進行非正式和集中的磋商來實施,因為拉近兩國在此事上的預期對向地區新秩序邁進顯然是必需的。
  文章說,通往此類磋商最有價值的第一步是,中美兩國公開相互告知,彼此承認有必要調和它們的不同期望和願意探索這樣做所必需的折中方案。
  即便是這第一步,對兩國領導人和民眾來說也肯定是困難的。不過,如果要賦予中美關係和亞洲乃至世界的未來應有的重要性,就必須邁出這個簡單卻至關重要的第一步,而且要馬上邁出。(編譯/王海昉)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資料圖片:中美海軍軍艦和艦載直升機對落水人員實施聯合立體搜救。
  (2014-11-19 09:05:00)
  
  【延伸閱讀】日本提出雄心勃勃的太空計劃:加強美日合作應對中國
  參考消息網11月5日報道《日本經濟新聞》網站11月3日報道稱,日本政府10月31日向自民黨提交了規定今後10年太空發展政策方針的《宇宙基本計劃》草案。草案把在安全保障方面充分利用太空領域定位為重點課題,並提出擴充用於監控軍事設施動向的信息收集衛星以及在太空方面加強日美合作等。還加入了將高精度測量地上位置信息的準天頂衛星由現計劃的4顆增加至7顆的方針。
  草案明確提出“有必要在安全保障領域積極利用太空”,並表示必須對不斷增加的太空垃圾(碎片)及反衛星攻擊等威脅加以應對。為應對積極進入太空領域的中國及推進導彈開發的朝鮮,草案指出“日美太空領域合作的新時代”正在到來。
  此外,還將促進民間的太空利用。為解決環境問題、自然災害、能源問題等全球性課題,加入了充分利用環境觀測衛星及資源探測衛星的方針。
  草案還提出力爭強化太空相關產業及科學技術力。為了促進企業涉足太空領域相關業務,還明確提出制定《宇宙活動法》,以降低發射失敗等風險。太空探測衛星方面,今後10年將發射3顆中型、5顆小型衛星。關於太空設備產業的市場規模,還提出了“今後10年達到5萬億日元”的目標。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資料圖片:反衛星武器想象圖
  (2014-11-05 09:34:00)
  
  【延伸閱讀】美媒:美日印三邊合作迅速發展 結盟抗中不靠譜
  參考消息網10月24日報道 美媒稱,在亞太地區,美國、日本和印度的經濟和安全利益日益趨同,三邊合作迅速發展。華盛頓利用它與東京有著近70年的牢固聯繫深化經濟關係並始終是整個亞洲安全的提供者。自2013年重新掌權以來,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明確表示他著眼於讓日本在亞太地區發揮更大作用。同樣地,印度十年來按照“向東看”政策在整個亞洲擴大經濟和安全交往,2014年春天莫迪在選舉中獲勝為新德里註入了新的活力和外交政策行動力。
  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10月21日發表題為《美日印三邊合作的時代到來》的文章稱,從許多方面來看,這三個國家是天然的伙伴。他們是三個人口大國(印度排名世界第二,美國第三,日本第十),也是三個經濟大國(美國排名世界第一,日本第三,印度第十)。將他們連接在一起的印度-太平洋戰略構架彰顯了他們共同的地理聯繫與交叉重疊。三國同屬於一個生機勃勃、不斷發展的地區,每個國家的政府都渴望找到新伙伴或者具備新能力的老伙伴來提升形象、拓展勢力。每個國家都視另外兩國為擁有自己所重視的資產和資源的經濟及戰略伙伴。
  三國合作領域廣泛
  印度謀求美日的投資和技術來加快經濟發展。由於各國都努力打造更利於商業的政策和規章制度,跨境投資、合資企業、併購、技術轉讓和其他公司活動激增。印度正大力推進軍隊現代化,美國迅速成為其最大軍火供應國。新德里和東京擴大了聯合軍演的範圍,使防務對話更加著重於海上安全和反恐措施。
  對美國和日本來說,印度對於其經濟和安全籌劃日益重要。美日公司可以將印度作為一個低成本製造中心,產品銷往龐大且正迅速增長的印度市場,但也出口到亞洲、中東和非洲的新興市場。安全方面,一個具有強大軍事能力的印度能在南亞和印度洋地區提供穩定。南亞人口眾多且仍在增加,但也面臨由來已久的安全挑戰。印度還可以在印度洋地區參與維護和推進美日兩國的利益,尤其確保航行自由和其他海上安全目標。反過來,隨著頁岩氣革命將美國變成一個天然氣出口大國,日本和印度把美國看作潛在的能源供應國。
  文章稱,東京和新德里新政府的幹勁促進了利益和野心的聯合。安倍和莫迪彼此都認為與對方志趣相投,兩個人都渴望抓住機會。事實證明他們都是不知疲倦的外交官,他們都希望加強兩國之間的關係。與此同時,在莫迪上月訪美期間發表的聯合聲明中,美國和印度“致力於通過磋商、對話和聯合演習與其他亞太國家更加緊密地合作”。聲明強調了與日本的三邊對話,三方都同意將現有的三邊關係提升為部長級對話。同時,美國和日本也在推動他們之間的聯盟與時俱進。
  三個國家可以合作的內容很多。起始點、也是他們彼此交往的焦點是幫助印度加快發展。該國的經濟潛力仍未得到充分認識,雖然這種表現欠缺的主要根源在於印度內部,但日美兩國企業都看到了大好機遇。莫迪總理上任伊始著重於打造更加強大的工業基礎來補充印度的世界一流服務行業。為了這個目標,莫迪大力升級改造印度的基礎設施,重點是建立多條工業走廊。日本投入大筆資金來改造德里-孟買工業走廊,美國則提出了它為印度這一壯舉貢獻技術和資源的具體方式。
  文章認為,除了經濟領域外,三國政府還可以在外交活動中推進法治、和平解決爭端以及遵守國際準則和司法標準。阿富汗實現和平及中亞地區維繫穩定主要關係到美國和印度的利益,但也越來越關係到日本的利益。三國政府可以齊心協力在南亞和中亞促進民主、和平與繁榮。印度在過去幾十年裡為聯合國維和行動做出顯著貢獻,但可以逐步投入資源成為亞洲安全的提供者。
  三國政府在太空技術民用化方面都表現出實力,他們可以合作制訂規則來確保外太空處於和平狀態而不被用於攻擊或破壞目的。美日兩國還謀求與印度開展民用核電合作。這種合作有著重大的商業好處,但分享這種敏感技術的最引人註目之處在於合作中產生的信任。
  網絡空間也是一個適合加強合作的領域。三個國家都經常遭到來自國家和非國家力量的網絡攻擊,這種攻擊的強度可能會不斷上升。交流有關攻擊源頭、目標和威懾方法的信息會有助於三個國家維護他們的國防和商業利益。
  印日仍存反美情緒
  當然,深化印度、日本和美國之間的合作有一些障礙。各國根深蒂固的選民可以、而且往往的確阻撓邁向改革和制訂外交往來所必需的對等措施。點燃那些經濟和政治之火的是各國境內強烈的民族主義衝動。有時,這種民族主義在印度和日本以反美的形式出現。這種觀念的持續不散使三邊交往愈發勢在必行,因為第三方的存在能驅散美國強迫他國服從其意志的錯覺。最後一點,人們絕不能忽視了一個明明白白的事實:無論怎樣趨同,美國、日本和印度是三個截然不同的國家,他們處於不同的經濟發展階段,在某些問題上的戰略定位不同,因此有時候他們的利益必定背道而馳。
  報道稱,分析人士有時將這種三邊安排描繪成是為了“抗衡中國”。這三個國家與中國的關係都很複雜,有合作也有競爭。三個國家都視中國為重要伙伴:它是三國的最大貿易伙伴,且三國都希望在安全問題上與北京建立相互信任與合作。今年,中國首次參加了以美國為首的“環太平洋”海上軍演。
  然而,每個國家也都與北京有著意義重大的爭端。日本和印度都與中國有領土爭端,美國經常在各種安全問題上與中國較量。此外,三國都在努力縮減巨額對華貿易逆差。
  報道認為,儘管如此,三國建立正式聯盟、哪怕是一個針對中國或明確以中國為關切焦點的組合的可能性很小。印度非常重視保護自己的主權和獨立,絕不會參與有可能危及其外交政策自主性的行動。中國和印度是“金磚國家”的創始成員,都謀求一個在國際管理方面給予新興國家更大發言權的多極世界。中印是鄰國,謀求良好對華關係將是任何一屆印度政府的外交支柱。雖然美日都與中國有芥蒂,但他們也堅稱願與中國交好——關鍵要看北京如何選擇。
  換言之,反華聯盟不可能推動美日印合作。但是它也不應必須如此。三國有許多共同利益和合作理由。以對三邊合作所能達到的目的有著切合實際的期望為基礎,務實地追求共同利益是確保這種合作發揮潛力的最有效辦法。
  處理三邊關係是一個錯綜複雜、有時令人沮喪的過程。三個小伙伴之間不大可能在任何問題上都利益完全一致,這一點適用於美日印三邊關係。但這三個國家都希望亞洲及更廣闊範圍內維持安全和繁榮。三國可以採取切實措施讓這種願景變成現實。這樣做不僅會推進他們的國家利益,而且會對亞洲所有國家都有利。(編譯/何金娥)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資料圖:在日本東京迎賓館,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左)與印度總理莫迪握手。當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與到訪的印度總理莫迪在東京舉行首腦會談,就加深兩國經濟和安保等領域合作達成一致。新華社發
  (2014-10-24 11:35:00)
  
  【延伸閱讀】美日“亮劍”對華意圖明顯 中國海軍或高調圍觀
  人民網10月23日訊 據俄羅斯之聲報道,日本和美國將於11月8-19日在日本西南海域舉行大規模聯合軍演,並將演練奪島戰術。俄羅斯地緣問題研究所副所長康斯坦丁·希夫科夫認為,考慮到中日兩國之間東海島嶼之爭,這次名為“利劍”的聯合演習,明顯有針對中國的意味。
  報道指出,本次是美日一年半期間將要舉行的第二次演習。上一次是去年6月初在美國海岸進行的。當時,中國國家領導人正好在那裡訪問。而本次軍演將動用4萬多名士兵、25艘艦船和260多架飛機,而且,時間點正好是北京舉行亞太經合組織峰會期間。希夫科夫認為,目前美日正對中國進行軍事和政治上的打壓。
  希夫科夫稱:“這種演習具有雙重特性。一方面,是對海空登陸奪島進行聯合演練,另一方面,是向中國宣示,如果中國試圖從日本‘奪島’,那麼美國在與日本保護爭議島嶼方面有堅定的立場。當然,中國會發出相應的外交照會,確定自己對這些島嶼擁有主權。在演習區域,也許將出現若干艘中國艦船,展示旗幟併進行軍事偵察。”
  在本地區“神經戰”加劇的情況下,偵察已經成為主要手段之一。10月22日,日本《朝日新聞》報曾報道說,美國和日本將從太空對中國進行可能的反武力攻擊偵察。該報援引美國國務院負責軍備控制事務的副助理國務卿弗蘭克·羅斯的話這樣說道。這位官員指出,對中國軍事能力的增長表示擔心,特別是在7月份進行反衛星導彈演習之後更是這樣。
  在本地區武力對抗加劇的背景下,10月21日,在日本京丹後市經岬分屯基地附近,美國開始在日本海岸部署第二套雷達系統。這套雷達將於年底前開始運作。
  這是美國在亞洲的新式反導系統。五角大樓從阿拉斯加經日本、韓國和臺灣到澳大利亞正在打造“反導弧”,其目的在於制約中國。俄羅斯社會政治研究中心主任弗拉基米爾·耶夫謝耶夫這樣認為,他指出,中國將對任何此類系統的部署做出負面的反應。
  希夫科夫還稱:“中國不得不增加自己的核武器、也就是遠程導彈的潛力。而且,中國不僅對那些負責偵察的雷達感到不安,更重要的是對反導攻擊系統感到憂心。這種系統主要是海基體系,是載有‘宙斯盾’系統的驅逐艦。日本、韓國都擁有這種艦船,澳大利亞也正在建造。它們能夠有效攔截高度為250公里的中國彈道導彈目標。這一點尤其讓中國不安。作為回應,中國將增加移動式綜合體,並根據洲際彈道導彈的增加程度而將它們向大陸內地遷移,這樣可以降低在上升階段被攔截的幾率。”
  2013年8月,有消息說,美國導彈防禦局正在審議在東南亞部署第三套雷達系統的可能性。這套系統可以更為精確地跟蹤中國彈道導彈。不排除,部署地點將選在菲律賓。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日美頻繁舉行聯合“奪島”演習。圖為2013年2月日本自衛隊在加利福尼亞的彭德爾頓軍營搭乘MV-22“運輸機
  (2014-10-23 08:38:00)  (原標題:外媒:日本軍事野心增長 建聯盟應對中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k54pkkda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