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昆明12月27日電(記者吉哲鵬) “8·03”雲南魯甸地震至今已4個多月,災區也進入了寒冬。連日來,記者深入震中龍頭山鎮多個集中安置點和板房學校探訪,發現安置點硬件設施得到提升,群眾用上了棉帳篷、發放了棉大衣,吃、穿、用、醫等都得到保障。 
  魯甸地震震中龍頭山鎮海拔高,晝夜溫差有十幾攝氏度。地震後,來自八寶、龍泉兩村10個社的558戶1000多名受災群眾緊急轉移到龍泉河畔的灰街子集中過渡安置點,住進了近600頂救災帳篷里,是災區最大的安置點。
  據瞭解,為讓受災群眾在安置點里住得安全舒心,今年國慶節期間雲南省抗震救災指揮部組織中國十四冶集團對灰街子安置點進行了改造,近600頂帳篷、1萬多平方米地面得到硬化,並拓寬帳篷間的過道,增設消防水桶,加高帳篷底座,挖出排水槽,接入動力用電和自來水。
  在灰街子安置點,一頂頂藍色的帳篷整整齊齊地搭建在5公分高的底座上。沿著帳篷間乾凈平坦的水泥路,記者走進謝家營盤社村民謝維禮的帳篷。在地震中,這位63歲的老人失去了6位親人。
  記者看到,和其他家一樣,謝維禮的藍色救災帳篷內加一層白色的棉內膽,床上厚實的被褥疊得整整齊齊,床頭堆放著方便面、電飯鍋、碗櫃、瓶裝水等。“晚上睡覺一點都不冷,吃的、喝的都有,都夠用了。”謝維禮說。
  在灰街子安置點,魯甸縣還以社為單位對安置點群眾進行重新安置,新建了9個具有做飯和取暖雙重功能的公共板材廚房,4個清潔廁所,一座24小時提供熱水的公共浴室。在安置點的小廣場上設有橘紅色的“帳篷消防隊”和深藍色的龍頭山鎮派出所警務室,紅旗社區臨時黨支部黨旗迎風飄揚。
  記者看到,龍頭山鎮新街的集市商店均開門營業,日常百貨、服裝鞋襪、蔬菜鮮肉、農機用具等物品供應充足。一些群眾在帳篷前曬太陽,婦女們納鞋墊、洗衣服,還有人開始腌過年吃的腊肉。
  來自八寶村的55歲受災群眾歐明海說:“國家現在發棉大衣、大米,連廁紙都發,每人每天15元補助也基本夠生活。生活上沒有大的困難,接下來房屋重建一步步來,大家有信心有責任搞好重建。”
  在龍頭山鎮騾馬口安置點,龍泉中學板房校區有3000多名幼兒園和中、小學生,一排排藍頂白牆的板房整齊有序。沿著新硬化的水泥路走進學校時,教室里傳來朗朗讀書聲,學校門口蔬菜攤、文具店、小飯館、板房超市井然有序。
  自從9月1日開學以來,龍泉中學板房學校教學秩序正常。入冬以來,學生們都穿上了棉衣和棉靴,還不斷有愛心人士和企業給學校捐贈物資。龍泉中學校長李明響告訴記者,地震以來教育局給每名學生都發了棉衣、棉鞋、保暖內衣,完全能確保學生溫暖過冬。(完)  (原標題:魯甸地震災區回訪:棉帳篷里好過冬)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k54pkkda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